央视又捡到宝了,“文人版亮剑”开播,再添一部抗战剧“硬货” -

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,所以抗战类型的电视剧特别多。

上个月的《我们的河山》《归队》,7月的《浴血荣光》,还有5月份的《我叫张思德》都是这个类型的电视剧献礼剧。



可惜到目前为止,今年的抗战剧还没有一部出圈,口碑基本上不温不火。

不过喜欢这类电视剧的网友也不必沮丧,今日又有一部以“文化抗战”为主题的电视剧《阵地》登陆央视一套,这部剧题材新颖,被网友称为“文人版亮剑”,很有可能成为今年抗战剧中的“硬货”。



《阵地》的前期宣传一直以“人物小传”的形式在进行,因为剧中聚焦了夏衍、郭沫若、田汉、巴金等 200余位文化名人,每一位都有很多故事。



直到首播日我们才看到了一版正式的“使命版”预告片,稍微能窥探到《阵地》的大致剧情。

故事的时间背景是通过“卢沟桥枪声”来呈现的,天空上盘旋的飞机落下了一枚枚炸弹,日本兵端着机枪扫射的突突声,地上无辜的中国民众凄惨的叫声,都预示着侵华战争开始了。



在这样的大背景下,旁白也给出了提示声:“卢沟桥的枪声击碎了文化人宁静的书斋梦,在这生死存亡的危机时刻,我们负着历史使命的文化界,要站在民众面前,领导抗日救亡运动。”



然后就看到冯绍峰饰演的夏衍,在各个场地进行演讲,他就是这部《阵地》中的主角之一。

夏衍是因为“俄国十月革命”接触到革命新思潮的,后来又参加过“五四学生运动” ,1927年从日本留学国,当年6月就通过朋友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。



然后就是筹备组织“中国左翼作家联盟”,后来又与鲁迅、钱杏村、田汉等人成立“中国左翼剧团联盟”,抗战全面爆发后,他在周恩来的直接指示下,与李克农等中共骨干南下桂林,建立八路军办事处,复刊《救亡日报》。



——这也是《阵地》最核心的故事。

必须要说冯绍峰步入中年后演戏比以前“稳”多了,他饰演的夏衍自带文化人的儒雅气息,态度方面自然收敛,没有因为这是“抗战剧”就进行刻意的拔高。



整个表演都非常的生活化,比如官方发布了一段他复刊《救亡日报》的小插曲,在复刊前夕,因为白报纸不够,女同志很忧患的问他:我们的白报纸只有300张,难道复刊只印300份吗?



夏衍在镜头中眉眼一下子就柔和了,微侧着头自信的说:还要再加一个零。

然后女同志又问:一时间去哪找那么多白报纸呀?夏衍回答说:“白报纸就在来的路上。”



话音刚落,就听到身后动静,然后就看到李晨饰演的李克农,和一位同志搬着白报纸进来了,夏衍看到李克农,立马热情的弯腰伸出手,既像是握手,又像是要接白报纸,整个人表现出来的状态和角色无比契合,确实需要点赞。



李晨饰演的李克农相对比较锐利,在面对难题时,有种“表面平静,内心绷满弦”的状态,我个人感觉他不如冯绍峰自然,也不知道是不是长期在综艺中厮混的缘故,人物乍一看有些出戏 。



王劲松饰演的郭沫若就非常有味道了,他花白着头发穿着长衫,挥舞着手臂喊“拿起笔当枪”, 他的演讲没有声嘶力竭,却有着绝对的坚定和从容,看的人鸡皮疙瘩都起来了,这应该就是演员和角色的力量。



女性角色有王丽坤饰演的安娥,徐璐饰演的任素宁,尤其是王丽坤,她演的安娥恬静优雅,还凭借这个角色在今年9月意大利威尼斯举办的颁奖典礼上,拿下金凯撒“亚洲优秀女演员奖”。



电视剧的主创也都很靠谱,导演高希希代表作特别多,《毛泽东》《大决战》《历史的天空》这些都是他执导的大剧。

编剧钱林森也是历史题材资深编剧,这次让他们合作,将抗战赛道对准文化领域。



据说这一次的《阵地》战争镜头很少,70%都是文戏,很多方面都进行了新尝试,虽然有点冒险,可两位主创给《阵地》加了“保险”,基本上可以预判《阵地》品质不会太差,我也希望在“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”的时间段,我们自己能出一部好剧。



毕竟这样的主旋律电视剧有一定的引导和教育意义,也希望大风起,烂剧四散,好的抗战剧永远不会消失。


若本站收录的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,请联系我们删除侵权内容!